转眼童父童母去世已经十二年了,童家的故事还在继续。母亲的忌日,大姐童建菊通知全家人去墓园悼念, 剧照因为全家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凑在一起了,她想以此来维系兄妹之间的感情。那一天,只有从舰队退役的大哥建国来了,其他人都借故未到。站在父母墓前,建菊泪流满面,她向父母承诺,明年一定把全家人都带来。建菊的儿子童沙波是一名IT工程师,孝顺的沙波提出婚后跟母亲住一起,遭到未婚妻和未来岳母的强烈反对。婚事告吹。心碎的沙波爱上婚礼化妆师谭文静,她与建菊一样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建菊检查出身患乳腺癌晚期,她决定瞒住亲人不准备治疗。即将离开人世的大姐奔走于兄弟姐妹之间,化解他们之间的种种矛盾。建菊去世那天,全家人聚齐了。沙波按母亲的遗愿将骨灰海葬,童家所有人参加了仪式。
展开
原创影评
《儿女情更长》作为一部聚焦都市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以童家兄弟姐妹的情感纠葛与亲情羁绊为核心,延续了家庭伦理剧对市井生活的细腻刻画。剧中通过童建菊、童建梅等角色的生活波折,展现了父母离世后家庭成员在矛盾与和解中维系情感的过程,将“家”的概念从传统伦理延伸至现代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演员的表演堪称全剧亮点。奚美娟饰演的大姐童建菊以隐忍克制的演绎,塑造了一个为家庭倾尽所有的传统女性形象。她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强撑病体调解兄妹矛盾的戏份,通过细微的眼神颤抖与肢体语言传递出角色的脆弱与坚韧,赋予人物超越剧本的生命力。吴冕、张芝华等演员则通过生活化的台词处理,将中年女性的焦虑与温情拿捏得恰到好处,例如建梅为女儿婚事怄气的段落,既有市井争吵的烟火气,又暗含代际观念的碰撞。
叙事结构上,该剧采用多线并进的方式,交织呈现不同子女的家庭困境。童沙波从失恋到再婚的情感起伏、袁园裸婚引发的母女冲突等支线,虽略显庞杂却始终紧扣“风雨再大,家不能散”的主题。导演沈星浩擅长用象征手法深化情感表达,如多次出现的墓园场景,既串联起家族记忆,也隐喻着亲情传承的永恒性。不过部分情节因过度追求戏剧冲突显得刻意,如安琪产后抑郁的设定缺乏足够铺垫,削弱了现实质感。
相较于前作《儿女情长》对市井琐碎的诗意化呈现,本剧更注重探讨新时代下的家庭关系变革。童家姐妹在房产分配、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的分歧,折射出市场经济浪潮对传统亲情观的冲击。而高士达与童建菊迟暮之年的情感试探,则以克制笔触揭示了老年人的精神孤独,使剧集在家长里短之外多了层社会观察的深度。最终海葬结局的集体仪式感,既是对血缘纽带的礼赞,也暗含对现代家庭凝聚力重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