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单位: 深圳市米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本片讲述的是一个香港人在深圳安家置业,其儿子每天跑过罗湖桥来到香港上学。在深圳,这样的孩子已将近万人。故事中的这户家庭突遭变故,在灾难袭来的时候,小主人翁新仔(小宝饰)既感受着深港亲情和人间关爱,也有骗子和罪犯游荡在他的身边。有的想骗他的钱财;有的企图把他拖入犯罪的泥潭。新仔本是一个少不更事、有些懒惰、又有一些虚荣的孩子。在经历家庭的变故以及生活的磨难以后,他逐渐的成长起来,由脆弱变成了坚强、由懒惰变为勤劳、由虚荣变为朴实,真正的成为了一位可以帮助父母撑起家庭的小小男子汉。在深港双边的援助与关怀下,这个曾经不幸的家庭慢慢的走出阴霾,对未来重拾了希望……
展开
原创影评
《跑过罗湖桥》是一部以跨境学童为主角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通过一个香港家庭在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双城生活,展现了时代变迁下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温暖。影片以“跑过罗湖桥”这一日常行为为隐喻,将主人公新仔(小宝饰)的成长轨迹与两岸的人文关怀紧密交织,在平凡的叙事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其对跨境学童群体的真实刻画。每天清晨和傍晚,孩子们往返于深圳和香港的场景,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象征着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的复杂性。导演没有刻意渲染戏剧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如新仔在桥上奔跑时的喘息、书包里装满两地课本的重量——让观众感受到这个特殊群体的坚韧与不易。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角色更具说服力。
演员的表演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小宝饰演的新仔从最初的虚荣懒惰到后来的成熟担当,转变过程自然流畅。他在面对家庭变故时的恐惧、抵御诱惑时的挣扎,以及最终扛起责任的坚定,都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精准传递。尤其是一场深夜独自跑过罗湖桥的戏份,镜头聚焦在他沾满汗水的脸庞上,无需台词便将少年内心的成长具象化。配角们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无论是骗子团伙的阴险狡诈,还是深港两地志愿者的无私帮助,都呈现出人性多面的层次感。
叙事结构上,影片采用线性推进与象征手法结合的方式。罗湖桥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它既是物理空间的连接点,也是新仔心理蜕变的见证者。前期桥上的匆忙脚步暗示着逃避,后期则转化为主动跨越的勇气。这种设计避免了说教意味,却让主题更加耐人寻味。不过部分情节稍显理想化,例如深港双边援助的段落处理得较为仓促,削弱了现实批判力度。
总体而言,《跑过罗湖桥》虽不完美,但成功填补了跨境学童题材的空白。它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告诉观众:成长从来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社会关系网中逐渐完成的自我重建。那些奔跑在桥上的身影,既是个人命运的缩影,也是时代浪潮下微小却倔强的生存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