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维(罗夫·拉斯加德RolfLassgård饰)是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头,他的妻子半年前死于疾病,留他一人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之中。每天早晨,欧维都会定时在社区里进行巡视,确认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应停的位置,呵斥违反规定私自驶入社区的车辆,赶走四处乱转破坏环境的猫狗,在社区居民眼里,欧维是“来自地狱的恶邻”,可每个人都明白,这其实是欧维对于社区爱之深刻的表现。某一日,欧维遭到了上司的解雇,离开了恪守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心灰意冷对现世了无牵挂的欧维决定自杀。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名为帕维娜(巴哈·帕斯BaharPars饰)的女子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欧维的隔壁,成为了欧维自杀计划的绊脚石。
展开
原创影评
观看《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如同翻开一本关于孤独与救赎的北欧寓言。这部以冷峻色调包裹的温情喜剧,用一个看似荒诞的自杀故事,编织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叩问。主人公欧维——那个穿着熨烫整齐的西装、执着于社区规则的固执老头,在五次失败的自杀尝试中,意外成为照见人性温暖的镜子。导演并未刻意渲染悲情,反而通过邻居帕维娜一家“不合时宜”的打扰,让死亡议题在啼笑皆非的日常中逐渐消解沉重。
欧维的角色塑造充满矛盾的魅力。他刻板遵守着“清晨巡逻检查车库”“记录违规车辆”的仪式感,却在面对流浪猫时流露出笨拙的温柔;他宣称“任何白痴的评论都会减少对索尼娅的回忆”,却总在回忆妻子瘫痪后为其修建木制坡道的细节时红了眼眶。这种外冷内热的反差,被演员细腻的肢体语言诠释得极具说服力:上吊时因邻居造访而暴怒的颤抖,怀抱新生儿时僵硬却小心翼翼的姿态,都在荒诞场景中迸发出真实的情感力量。
影片叙事结构犹如精巧的俄罗斯套盒。当下时间线的自杀闹剧,不断被童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子等创伤记忆撕开裂缝。当欧维第三次试图吞枪自尽却被新邻居撞见,镜头突然切到二十年前他在火车上遇见索尼娅的那个阳光午后——这种时空跳跃不仅规避了线性叙事的乏味,更暗示着死亡冲动与生存欲望始终在角力。特别是对索尼娅教师生涯的追忆,揭示出欧维价值观的形成:当社会拒绝为残障人士铺设坡道,他便要用一生来对抗这种冷漠。
藏在冰层下的暖流终会破茧而出。当欧维默默为邻居修好暖气片,替鲁内解决房产纠纷,甚至开始喂养流浪猫时,那些被他斥责为“愚蠢”的人际联结,正悄然重塑他对世界的期待。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他教巴基斯坦移民开车的画面:夕阳下生锈的萨博轿车缓慢前行,两个被主流社会排斥的灵魂在机械轰鸣中达成和解。此刻的欧维不再执着于“正确”,而是学会了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这部电影最精妙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看见绝望与希望如何共生。当欧维最终在睡梦中离世,床头摆着写给邻居的“麻烦清单”,我们忽然明白:所谓寻死,不过是寻找活着的理由未果后的撒娇。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此刻正在社区里延续着他的规则——这或许就是生命最美的循环:我们通过爱他人,最终拯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