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赶奔西天,渐觉热气蒸人。问及乡里,才知此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山周围八百里火焰。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公主借灭火的芭蕉扇,铁扇公主不肯借予。孙悟空变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腹内大闹,结果拿到手的是一把假扇子。猪八戒又化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到真扇。牛魔王这时正在跟狐狸精寻欢作乐,听到扇子被抢走了,赶紧回到家中,接着又化作孙悟空的模样从猪八戒手中骗回扇子。影片结尾,悟空和八戒,以及乡亲们联手打败了牛魔王,终得宝扇,扇灭火焰山的烈火,登上取经的路程。影片中的牛魔王其实“日本鬼子”的影射,正值抗战时期,万氏兄弟想借此片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展开
原创影评
坐在有些昏暗的影厅里,看着屏幕上1966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铁扇公主》,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郑佩佩饰演的铁扇公主一出场就带着一种别样的气质,她的眼神中既有作为妻子的温柔,又有身为妖王的凌厉。当面对孙悟空时,那种愤怒和恨意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澜起伏。何莉莉、岳华等演员也都在影片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他们把各自角色的特点展现得恰到好处,无论是牛魔王的霸气与鲁莽,还是唐僧的迂腐与善良,都让人印象深刻。
从叙事结构来看,这部电影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简洁与明快。它没有过多复杂的情节铺垫,直接切入主题,围绕着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的故事展开。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让观众能够迅速进入剧情,跟着角色一同经历冒险。不过,也正因如此,在一些情节的过渡上显得有些仓促,比如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几次交锋,感觉像是走马观花一般,缺少了一些细节上的雕琢。但总体来说,这样的叙事方式符合当时观众的观影习惯,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刺激的节奏感。
影片的主题表达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神话冒险故事,还蕴含着一些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铁扇公主因为儿子红孩儿的事情对孙悟空怀恨在心,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母爱的体现,虽然这种方式有些偏激。而牛魔王的野心勃勃,想要称霸一方,则反映出权力欲望对人的腐蚀。相比之下,唐僧师徒四人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他们的坚持和信念成为了影片中的一股清流。特别是孙悟空,他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师傅的忠诚,都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同时,影片中各种方言的使用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氛围,让原本紧张的剧情多了几分轻松诙谐的色彩。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部《铁扇公主》依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