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残暴、狡猾,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傅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赶跑。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唐僧果然中计,贬走了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侥幸逃出,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征途。
展开
原创影评
坐在影院里看这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耳边是熟悉的绍剧唱腔,眼前是六龄童饰演的孙悟空那灵动的身影。这部1962年上映的老电影,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不同时代的观众。六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堪称经典,他将猴王的机敏、果敢与桀骜不驯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南派猴戏特有的韵律感。当孙悟空识破白骨精的三次化身时,那种火眼金睛的锐利与除恶务尽的决绝,被展现得恰到好处。
筱艳秋饰演的白骨精同样令人难忘。她融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多种行当的表演特色,将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与妩媚多面性地呈现出来。看她在村姑、老妪、老丈之间变换身份,不仅感叹演员对角色的精准把握。影片中的唐僧由筱昌顺扮演,他把唐僧的慈悲为怀与肉眼凡胎的局限诠释得十分到位,面对孙悟空打死“无辜百姓”时的责备与失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师徒之间的理念冲突。这种矛盾在孙悟空被逐回花果山时达到了高潮,让人不禁思考善恶的本质区别。猪八戒和沙僧虽然戏份不多,但傅马潮和筱艳秋(兼饰沙僧)的表演依然让这两个角色鲜活起来,尤其是猪八戒去花果山求援时的那段戏,既体现了他的懒惰畏难,又展现出对师父的牵挂。
导演杨小仲和俞仲英在叙事结构上处理得相当巧妙。他们删去了原著中黄袍怪的情节,新增了白骨精施法伪造佛旨等桥段,让故事的矛盾更加集中。三次打白骨精的过程层层递进,每次冲突都比上一次更激烈。第一次打白骨精化身的村姑时,孙悟空的反应迅速而果断;第二次面对老妪,他的愤怒中带着无奈;第三次对付老丈时,他的眼神里已经有了对师父误解的痛心。这样的安排使剧情紧凑而有张力,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起伏不定。
这部电影的主题表达远超一般的降妖除魔故事。它实际上是在探讨信任与误解、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孙悟空代表的是洞悉真相的眼睛,唐僧象征着容易被表象迷惑的善良,而白骨精则是利用人性弱点的邪恶存在。当孙悟空被师父误解驱逐时,那种委屈与坚持,恰似现实中人们面对质疑时的挣扎。最终孙悟空设计让白骨精现形并除掉她,不仅是正义战胜邪恶,更是真理经得起考验的证明。这种对人性深刻洞察的主题,使得影片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能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