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来自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在火星登陆任务中失联。时间线回到现在,欧洲航空局与亿万富翁迈耶联合发起的首次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有条不紊的准备在十天后进行发射。由于原本作为其中成员之一的心理学家发生意外,珍妮成为了尤利西斯任务中新的一员。历时十个月的航空飞行,机组成员之前的关系变得复杂,大家的心理状况对于登陆火星任务并不可观。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着陆的前一天,机组全员得知来自美国的杰灵一号飞船虽然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但在几天前着陆火星的时候失去了联络。并且留给世人的最后录像中,美国宇航员让大家不要去救他们也不要来火星。尤利西斯号决定继续执行任务,却在准备进入大气层时遇到了技术问题,指挥官马丁独自到飞船外解决……
展开
原创影评
《使命》第二季以当代涉案题材为背景,延续了第一季对权力与正义的深刻探讨。剧中政法书记马其鸣调任林河市后,面对黑恶势力与官场腐败的双重围剿,其角色在复杂局面中的挣扎与抉择成为叙事核心。演员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颇具层次感,尤其是马其鸣在权谋博弈中既坚守原则又不得不妥协的矛盾性,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台词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配角如童百山、吴达功等反派角色的塑造同样亮眼,贪婪与伪善交织的特质被演绎得入木三分,使观众直观感受到腐败网络的盘根错节。
叙事结构上,该剧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将扫黑除恶的明线与官场暗流的伏笔紧密结合。前半段通过“篡改案情”“狱中捞人”等具体案件切入,逐步揭露官商勾结的链条;后半段则以马其鸣与地委书记袁向群的党内斗争为高潮,将个人命运与制度困境交织呈现。尽管部分情节因铺垫过长显得节奏拖沓,但关键转折点的设计——如证据链的突然断裂、证人的意外翻供——仍能抓住观众情绪,营造出剑拔弩张的氛围。
主题表达方面,《使命》第二季超越了传统涉案剧的善恶二元对立,深入探讨制度监督与人性异化的深层矛盾。剧中通过“百山集团操控司法”“看守所产业链”等案例,直指权力缺乏约束时对社会公平的侵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剧集并未简单化处理腐败根源,而是通过马其鸣与不同派系官员的交锋,揭示改革进程中理想主义者的现实困境。这种批判性视角使得作品兼具现实力度与思想深度,引发观众对体制自净能力的思考。
相较于同类题材,《使命》第二季在细节真实性上表现突出。从基层派出所的办案流程到市委会议的话术机锋,均呈现出扎实的现实主义质感。不过,部分年轻角色的情感线稍显冗余,与主线衔接不够紧密,略微冲淡了剧情的紧凑感。总体而言,这部剧凭借尖锐的社会洞察与成熟的戏剧架构,成功塑造了一部具有时代警示意义的官场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