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斤县长》是郭阳庭执导的一部电影。该片讲述了十年动乱中,陕西商洛山区人民在县长牛立春的带领下,勤奋劳动战胜困难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广大农村人民朴实的精神风貌。 十年动乱中,陕西商洛山区人民生活困苦,靠救济粮度日,平均每人每月只有6斤口粮。群众送给县长牛立春一个绰号叫"六斤县长"。牛县长发奋说:"不达到每人每月60斤粮食,就永远叫我六斤县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天,他戴上值勤的袖章,到集市上维持秩序,同时观察市场的情况。他发现农民大部分富起来了,可还有少数人仍在贫困中。南大婶一家因丈夫南有余卧病,生活困苦。为买药治病,面大婶把3只良种母鸡拿到市场来卖,牛县长的妻子朱牡丹用很少的钱把鸡买走。南山秀本想和对象高晓明一起办养鸡场,见母亲把鸡卖了,急得到处借钱赎鸡。牛县长拿出五元钱给山秀赎鸡,山秀以为他是市场管理员,连忙道谢。牛县长回到家中,从爱人手下夺刀,保全了3只母鸡的性命。由于朱牡丹得了便宜不肯退鸡,牛县长与司机小刘约好,天不亮就把鸡偷走,开车到公社去找熊社长。熊社长正和几个干部打扑克,站桌子贴条子,来办事的群众被拒之门外,牛县长也被当作"鸡贩子"给赶出门外。牛县长闯入办公室,见熊社长满脸条子,一副狼狈相,严厉地批评了他,并拉着熊社长去找3只鸡的主人。南家缺劳力,一心想给山秀找个上门的女婿。可高晓明的母亲死活不答应,要给高晓明走后门找工作,山秀见婚事不成,心里十分难过。牛县长拉着熊社长进村后,不知鸡是谁家的,便把鸡放开,找到南家,大婶和山秀十分感动。牛县长让她们多养些鸡、奶羊、长毛兔,山秀讲了家里穷,没本钱,队里不肯贷款的情况。牛县长决心要把"扶贫致富"的工作搞起来,他连夜写出了有关扶贫致富的建议,并决定由熊社长和队长吉首魁搞试点,把孵出的30只小鸡给南家送去。南有余觉得自己的病拖累了全家,偷喝了老鼠药。牛县长马上背着他去了医疗站。南有余的病很快就要好了,队里给南家盖的新房也将落成。这时朱牡丹让牛县长给她大姐的儿子高晓明在城里安排工作。牛县长把晓明送到南家,在新房里办喜事。南大婶、南有余看到新房落成,女婿上门,心中充满了喜悦。
展开
原创影评
在光影交织的岁月长河中,有些影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即便时隔多年,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1983年上映的《六斤县长》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商洛山区人民奋斗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
故事围绕着县长牛立春展开,他因动乱时期群众月均口粮仅6斤得名“六斤县长”。这一称呼,不仅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深刻铭记,更是对牛立春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精神的高度赞誉。影片中,牛立春深入基层,走家串户,了解百姓疾苦,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他归还强购的良种鸡、敦促干部改进作风、组织养殖帮扶等一系列举措,看似琐碎,却件件紧扣民生,展现出一位基层干部务实为民的情怀。
曹景阳饰演的牛立春,形象鲜明而立体。他用细腻入微的表演,将牛立春的坚韧、智慧与温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面对群众时的和蔼可亲,还是处理问题时的果断坚决,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真实与鲜活。雷飞等其他演员也贡献了出色的表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世界。
从叙事结构上看,《六斤县长》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情节推进自然流畅。影片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奏,讲述着平凡人的故事。这种质朴的叙事风格,与影片所展现的农村生活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在主题表达上,《六斤县长》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扶贫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责任与爱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便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