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梅陀宝丽斯,被称之为本时代进步象征的超级摩天大厦正在举行落成典礼。手握本市实权的RED先生台上演讲正酣,台下一名黑衣青年男子ROCK却在警备重重下公然拔枪杀人,群众一阵哗然骚乱。目睹此事的日本侦探伴俊作,携外甥健一,开始进行全市的追凶调查。但是ROCK被判明只是射杀了机器人,凶手若无其事的离去了。梅陀宝丽斯由先进的地上部分和颓败的地下部分构成二重结构的都市体系,在这个城市生存的人类中间,有从高度发达的机器人世界中受益,享受文明技术优越性的人,也有反之被机器人夺走工作无以糊口的人,还有要求让机器人同样享有人权自由的群众团体。随着调查的深入,实施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机器人和人类最终是一起平等生存,还是一起毁灭……本片改编自手冢治虫出版于1949年的同名漫画。
展开
原创影评
当弗里茨·朗在1927年用胶片绘制《大都会》的乌托邦图景时,或许未曾预料这部默片会在近一个世纪后仍以其冷峻的笔触刺穿着工业文明的集体幻觉。影片开篇便以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群与地下蚁穴般的贫民窟构建起垂直撕裂的都市模型,这种空间对立并非简单的视觉奇观,而是将资本社会的阶级鸿沟具象为钢筋混凝土的压迫感。玛丽亚作为“和平使者”的设定颇具讽刺性——当工人群体将她奉为精神图腾时,资本家之女却正被改造成蛊惑人心的机械姬,双重镜像折射出革命叙事中始终未变的权柄更迭本质。
布里格尔的表演堪称默片时代的神迹。他饰演的约翰尼从天真青年到觉醒者的转变,仅凭眼神就完成了从澄澈到炽烈的质变,尤其在目睹工人暴动被镇压时,那双逐渐充血的眼睛仿佛提前预演了二十世纪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宿命。而格里尔塑造的“疯狂科学家”罗特旺,其扭曲的肢体语言与阴影化的面部特写,将技术狂人的偏执演绎得令人脊背发凉,这种表现主义手法至今仍在《银翼杀手》等赛博朋克作品中回响。
真正震撼的是影片的机械美学。当三百英尺高的齿轮组缓缓咬合,蒸汽裹挟着油污喷涌而出,这些金属巨物不再是冰冷的工业符号,反而像活体生物般吞吐着人类的血肉。玛丽亚操控的巨型熔炉场景尤其精妙——沸腾的钢水在她手势下化作液态黄金,既暗示着宗教仪式般的生产力崇拜,又暗喻技术时代权力话语的重构。科波拉翻拍版虽耗资巨大,却在最关键的地方失了魂魄:原版用表现主义光影编织的阶级寓言,在新作中沦为炫技的空洞皮囊。
最值得玩味的是结尾的巴别塔隐喻。当被摧毁的机器人玛丽亚残骸横陈广场,工人们却跪拜在废墟前祈福,这个充满悖论的画面恰恰撕开了进步神话的伤口——所谓技术革命不过是统治工具迭代的轮回。那些在发电机轰鸣中颤抖的探照灯,至今仍在照亮每个试图用科技重塑世界的狂热分子,正如1927年的胶片早已预言:真正的都市中心,永远矗立着未被爆破的阶级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