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能量二十多年来靠一己之力经营着一间“老爷子烧烤”,并养育儿子郑言长大。如今郑言小有成就,希望父亲不再辛苦、安享晚年,但郑能量早已将烧烤视为毕生事业,怎么也不同意关店,放言“除非店黄了”。机缘巧合下,郑言决定启用公司项目终结者-李炎燚,把父亲的店干黄。李炎燚经过考察,决定与“老爷子烧烤”对面生意冷清的“烧烤之王”结盟,与店主刘小天达成共识,并想尽办法将“东北禽王”和“腰子姐”两位夜市灵魂请来组成“烧烤之王”战队,与“老爷子烧烤”进行了一系列的pk,最终老爷子烧烤店战败,“烧烤之王”战队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李炎燚决定辞去工作跟战队专心经营烧烤店,却怎料郑言心疼郑能量失去事业后整日落寞,决定重振“老爷子烧烤”,对“烧烤之王”进行降维打击。热闹的集市间,实力与人情兼备的“烧烤之王”比拼,将不再落幕……
展开
原创影评
《烧烤之王》以接地气的市井叙事和东北喜剧的独特腔调,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烟火气的银幕体验。影片围绕“倒霉蛋打工人”李炎燚展开,他被老板郑言委以重任——关闭其父经营的烧烤店,由此引发一连串既荒诞又温情的故事。崔志佳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模式,延续了小品演员对节奏把控的优势,使得全片笑点密集且自然,尤其是孙越等配角的加入,让角色间的化学反应颇具看点。
从表演层面来看,主演们对小人物的刻画精准而生动。崔志佳将李炎燚的窘迫与坚韧演绎得层次分明,既有职场社畜的无奈,又在接触烧烤行业后逐渐展露出对烟火人情的向往。张琪、孙越等演员则通过生活化的台词和肢体语言,强化了东北喜剧特有的幽默质感。这种不依赖夸张表情或网络段子的表现方式,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温度。
叙事结构上,影片采用了经典的“任务式”框架:主角为达成目标(关闭烧烤店)而卷入一系列事件,最终反被过程改变初心。尽管这一设定稍显套路,但编剧巧妙地将烧烤技艺作为叙事支点,通过烤串细节的特写、食客百态的描摹,赋予故事独特的行业底色。不过,部分情节的逻辑衔接仍存在争议,例如结局的突然反转虽制造了情感冲击,却也略显生硬。
主题表达方面,《烧烤之王》跳脱出普通喜剧的浅薄搞笑,试图探讨传统手艺与现代商业的碰撞。影片借烧烤店主与年轻资本方的矛盾,暗喻工业化浪潮下个体坚守的困境。当镜头聚焦于炭火升腾的深夜摊位时,那些关于生计、传承与治愈的讨论,悄然升华了“烧烤”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尽管深度有限,但相较于同类作品中一味追求娱乐效果的创作态度,本片已展现出难得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其“诚意十足”,笑点设计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尤其喜欢片中直率粗粝的北方幽默;批评者则指出剧情逻辑漏洞较多,部分桥段过于理想化。这种分歧恰恰印证了作品的鲜明特质——它或许不够完美,却以真诚的姿态唤起了人们对平凡生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