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在中原地区围剿我军,内战全面爆发。战争开始一年内,我军基本处于战略防御,在毛主席战略决策下,粉碎了蒋军对我山东根据地与陕北延安的重点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先后进行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蒋介石于1949年初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要求国共举行和谈,4月21日,和谈破裂,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后发起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统治了二十二年的历史宣告结束。1949年9月,新政协在北京成立,新中国即将诞生……
展开
原创影评
观看电视剧《解放》,如同亲身经历一场震撼心灵的历史洗礼。这部以三年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史诗作品,用厚重的笔触勾勒出1945年至1949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当镜头扫过日本投降后举国欢庆的场景,观众能感受到那份对和平的渴望,而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密令剿共的细节,又将人瞬间拉回那个暗流涌动的年代。导演唐国强与董亚春的叙事手法尤为精妙,既展现了重庆谈判时桌面上的唇枪舌剑,又通过普通士兵在战壕里的生死抉择,让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交织成充满张力的画卷。
演员阵容堪称教科书级表演。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既有诗人挥斥方遒的豪迈,又有战略家深夜独对地图的凝思,某个站在西柏坡土墙前眺望远方的长镜头,他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人忘记这是表演。刘劲饰演的周恩来在军机处彻夜批阅文件时,手指因疲劳微微颤抖的细节处理,将总理的殚精竭虑刻画得入木三分。王伍福扮演的朱德在开作战会议时,总爱把搪瓷缸子重重墩在桌上的动作设计,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暗含军人特有的果决。这些特型演员不是在模仿历史人物,而是真正让伟人从书本记载中走了出来。
最触动人心的是对战争中人性复杂面的呈现。当郭连文饰演的刘少奇在土地改革会议上哽咽着讲述农民苦难时,镜头给了台下一位老农布满沟壑的脸特写——那双浑浊眼睛里涌动的泪光,比任何台词都更具说服力。剧中多次出现的“送郎参军”场景也打破常规套路,有位年轻媳妇在给丈夫系紧军大衣纽扣时突然背过身去,这个克制的动作反而比拥抱告别更令人揪心。创作者显然深谙:真正的崇高往往藏在凡人微光里。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作品,《解放》没有陷入口号式宣传窠臼。它通过三大战役期间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跋涉千里的画面,诠释了何谓“人民战争”;用北平城楼上傅作义部队放下武器时的沉默队列,展现政治智慧胜过千军万马的力量。那些电报机旁此起彼伏的电键声、战地医院里染血纱布堆积如山的视觉冲击,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今日之和平,是无数先驱用热血浇灌而成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