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12事变至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时期,上海滩小人物顾星为追求记者夏若宁,挤进了法租界巡捕房成为捕快,意图出人头地,俘获夏若宁的芳心,却意外卷入了上海反革命势力和日本间谍组织的案件中,他另辟蹊径巧破悬案,掩护共产党人祝学儒躲过迫害,而此时夏若宁却因他意外消失。彷徨之际顾星也被绑架,原来是国民党调查科误招其进行侦察培训,后被安插入东北军阀高层,在祝学儒义女唐不语的帮助下,他借力打力揭露日本分裂阴谋,促使东北军阀易帜,确保国家统一。而此时夏若宁却意外现身,顾星一番艰难求索,发现惊人秘密。最后在祝学儒,唐不语的影响下,顾星明确信仰,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在 1.28上海保卫战中大显身手。
展开
原创影评
当《尖锋之烈焰青春》的镜头缓缓推入1927年的上海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烽火连天的乱世图景,更是一个市井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完成精神蜕变的史诗。李佳航饰演的顾星,最初以油滑机灵的“上海滩小炮儿”形象登场,那双流转于各方势力间的眼睛里,藏着生存的狡黠与对温情的渴望。当他为追求女记者夏若宁闯入法租界巡捕房时,命运的齿轮已悄然转动——这个看似轻浮的举动,却让他踏入了反革命阴谋与日本间谍的漩涡中心。
宋轶饰演的唐不语,如同从历史夹缝中走出的铿锵玫瑰。她既是赵学儒的义女,又是潜伏在黑暗中的革命火种,与顾星从相互试探到生死相托的过程,演绎出谍战剧中罕见的情感张力。牛骏峰等演员构建的配角群像同样精彩,东北军阀、日本特务、地下党员等多重身份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网,而顾星在撕开这张大网的过程中,逐渐将个人情爱升华为民族大义。
导演陈浩威以悬疑叙事包裹历史厚重感,让每个转折都暗藏时代的回响。当顾星发现心仪女子竟是敌方棋子时,镜头在他破碎的眼神与街头流亡的灾民之间反复切换,个人的情殇与国家的危亡在此共振。这种将私人恩怨融入宏大历史的叙事策略,使得淞沪抗战的硝烟不再只是背景板,而是真正浸润角色灵魂的精神熔炉。
最令人震撼的是剧集对“成长”的诠释。顾星并非天生的英雄,他会为保命耍小聪明,会因私情动摇立场,但当他目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牺牲后,终于理解“信仰”二字的重量。从插科打诨的市井青年到振臂高呼的抗日先锋,这个转变过程没有说教式的口号,只有血肉丰满的细节堆砌——他在刑场上颤抖着捡起战友的血衣,他在报纸上写下第一个觉醒的文字,他最终站在淞沪战场的废墟中,眼神清澈如初升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