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日本企业任高管的陆雪妮(余男 饰)面对母亲的离去痛不欲生,夜里常常被各种噩梦和过往的经历缠绕。原来她一直和日本战争遗孤的母亲、还有一个不到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孤独的雪妮独自处理着母亲的后事,还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孩子的教育问题。身边除了一个周律师(于谦 饰)可以 商量以外,没有可以信赖的人。 就在远道而来的舅舅取走母亲骨灰的时候,一个从东北赶来的自称雪妮生母的农村老太太意外地揭开了她被隐瞒至今的身世。从天而降的生母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节奏,雪妮不得不接受了还有一个亲生母亲的事实。儿子不不也很喜欢这个淳朴而幽默的姥姥,一家人在日渐相处中慢慢地彼此接受,新的生活融化了雪泥孤独倔强的心。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感受,陆雪妮决定辞去日本公司的工作,准备换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没想到一次体检和老人的手被扎破使故事从单纯的母女情缘发展成了感天动地的无私大爱。
展开
原创影评
影片《亲爱》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内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亲情与身份认同的灵魂探索。故事围绕都市白领陆雪妮展开,她在母亲骤然离世后陷入巨大的情感真空,此时一位自称生母的东北农村老太太突然闯入她的生活,揭开了一段跨越国界与血缘的身世之谜——原来她竟是日本战后遗孤,被养母美智子从哈尔滨带到日本收养,在文革动荡中经历丧父、贫困等创伤,最终在异乡重构人生。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角色塑造的复杂性。余男饰演的陆雪妮将现代职场女性的克制与脆弱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生母的粗粝与养母的细腻记忆,她的挣扎不仅停留在伦理层面,更触及文化归属的深层焦虑。而张英敏饰演的美智子虽戏份有限,却通过眼神传递出超越语言的情感层次: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养女隐秘的愧疚,这种矛盾性让“母亲”形象脱离了传统影视作品中的单一神圣化处理。两位演员的对手戏如同静水深流,在沉默的凝视与爆发的哭戏间,精准拿捏着亲情纽带的韧性与裂痕。
导演通过非线性叙事编织出双重时空维度,现实线聚焦陆雪妮与生母的冲突磨合,回忆线则重现文革时期养母女在哈尔滨的生存困境。这种结构看似割裂,实则暗含隐喻:当雪妮在东京公寓擦拭养母遗物时,镜头穿插童年寒冬里母女相拥取暖的画面,物质匮乏时代的纯粹依偎与成年后疏离的客套形成刺目对比,揭示血脉与养育之恩的永恒博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雨夜认亲场景,生母掏出泛黄的襁褓碎片时,特写镜头下布料的霉斑与补丁,比任何台词都更具冲击力地诉说着底层女性的命运重量。
影片并未止步于家庭伦理探讨,而是借由个体命运折射时代伤痕。美智子作为战争遗留群体的缩影,其被迫遗弃亲生女儿的行为,既是个人悲剧也是历史暴力的产物。而雪妮最终选择接纳生母,并非简单的血缘回归,更是对历史创伤的和解——当她用日语说出“谢谢”时,两种文化的印记在她身上达成微妙平衡,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身份建构,远比同类题材中常见的煽情结局更具思想深度。
尽管影片在主题表达上充满野心,但部分段落仍显拖沓,例如多次重复的母子追逐意象略显刻意。不过总体而言,它成功打破了华语电影对“亲情”的浅层诠释,让观众在泪光中重新审视:所谓至亲,或许正是那些教会我们如何与过往和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