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尔的约翰·戈登(瓦德·霍尔顿 Ward Horton 饰)和妻子米娅(安娜贝拉·沃丽丝 Annabelle Wallis 饰)共同孕育了新的生命,对于这对未经世事的小夫妻来说,喜悦和担忧相伴而行。那个晚上,约翰找到了妻子寻觅已久的娃娃安娜贝尔,与此同时,邻居彼得家则发生了残忍血案,更为可怕的厄运也朝着戈登夫妇袭来。几名丧失人性的邪教男女闯入戈登家中,试图对他们展开屠杀。虽然戈登夫妇侥幸保住性命,但其中一名女子抱着安娜贝尔死去。在此之后,惴惴不安的米娅待在家中安胎,她试图从阴影中走出,然而接二连三的怪事相继在家中发生。
展开
原创影评
昏暗的灯光下,那座布满灰尘的古董店像一座被遗忘的坟墓,而安娜贝尔——那个穿着褪色白裙、面容扭曲的娃娃,就那样静静地坐在角落,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当镜头第一次对准她时,我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这个娃娃早已存在于我的噩梦深处。
影片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古老物件的本能敬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宗教象征与民间传说的世界。故事从一对年轻夫妇的视角展开,他们试图逃离过去的阴影,却在郊外的古董店里再次遭遇了命运的捉弄。女演员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完美诠释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绝望。当她第一次注意到那个娃娃时,手指微微颤抖的细节处理得极为精妙,让人不禁想起自己面对未知时的胆怯与好奇。
叙事结构上,导演采用了经典的线性推进方式,却在细节处埋下了伏笔。每当观众以为掌握了剧情走向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打破预期。特别是教堂那场戏,本应是神圣之地却成了邪灵肆虐的温床,这种对比强烈的场景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神父的角色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其庄严外表下隐藏的不安神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几分复杂的人性色彩。
真正让这部电影脱颖而出的是它对恐怖氛围的精准把控。没有依赖廉价的跳吓手法,而是通过光影变化和声音设计营造出持续的心理压迫感。缝纫机自行运作的场景堪称经典,金属针头在布料上跳动的声音配合逐渐加快的节奏,将简单的日常物品转化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配乐师显然深谙此道,那些若隐若现的背景音就像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观众紧绷的神经。
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发现每个看似平凡的物件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主角们越是试图挣脱诅咒,就越深陷其中。这种宿命论的主题表达并不新鲜,但在本片中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真正的恶魔或许不在外界,而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未被化解的恐惧与执念。当最终真相揭晓时,留给观众的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对人性弱点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