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勒·塞缪尔斯(《尖叫女王》)饰演奥利维亚·克劳馥,在经历了多次流产和多次体外受精失败后,终于与丈夫布莱恩(博·约克利饰)怀上了双胞胎。在她成功的体外受精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难以怀孕的安娜·拉米雷斯(贾斯蒂娜·马查多饰)。但当她也怀孕后,她与奥利维亚一起庆祝喜讯,感情日渐深厚。安娜最终流产,她与丈夫加布(扬西·阿里亚斯饰)的婚姻也随之破裂。故事的转折点是:当奥利维亚生下双胞胎时,他们发现这两个孩子不仅不是双胞胎,而且其中一个是安娜和加布的亲生孩子,意外植入了奥利维亚体内。这两个女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奥利维亚想要保住自己怀上的孩子,而安娜则努力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带回家。——《人物》杂志
展开
原创影评
《替换婴儿》以试管婴儿技术为背景,深入探讨了现代生育困境与伦理冲突,通过两位女性交织的命运,呈现了一场关于母性、身份认同与道德抉择的复杂叙事。导演伊丽莎白·霍尔姆以细腻的视角切入,将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具象化为个人层面的挣扎,使影片既具有社会批判性,又充满人性温度。
斯凯勒·塞缪尔斯饰演的奥利维亚与贾斯蒂娜·马查多饰演的安娜构成了叙事的核心张力。前者通过医学手段艰难保胎的过程,被演绎得充满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张力——从多次流产的绝望到怀上双胞胎的狂喜,再到面对伦理争议时的动摇,每个情绪转折都极具说服力。而马查多塑造的代孕母亲形象更具颠覆性,她以近乎偏执的执着争夺孩子抚养权,打破了传统代孕者被动接受命运的刻板印象,其表演中混杂着母性本能与道德困境的层次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巧妙呼应了主题的复杂性。现实时间线与回忆片段的穿插,不仅揭示了角色行为背后的创伤根源,更暗示着生育议题中记忆与现实的纠缠。当奥利维亚在实验室签署文件时颤抖的特写镜头,与安娜深夜抚摸孕肚的沉默画面交替出现,导演成功营造了生育机器与个体意志之间的对抗感。这种叙事手法虽略显实验性,却精准传递出试管婴儿技术背后隐藏的身份焦虑。
在主题表达上,影片跳出了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框架。通过精子捐赠者法律地位的争议事件,创作者揭示现代社会对血缘关系的执念如何异化亲情本质。当两个家庭最终对峙法庭时,台词中反复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与“养育之恩”形成强烈价值碰撞,迫使观众重新思考亲子关系的定义边界。这种开放式结局没有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反而以冷峻的现实笔触展现了技术进步带给人类情感结构的深刻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