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big year)”是观鸟爱好者的一种竞赛,参赛者需要用一整年的时间和精力,记录自己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数量最多者取胜。布莱德、斯图和肯尼就是三位铁杆观鸟爱好者。布莱德(杰克·布莱克 Jack Black 饰)是个一事无成的大龄宅男,因此决定花掉一大笔钱参加“大年”时,他父母觉得他疯了;斯图(史蒂夫·马丁 Steve Martin 饰)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所以当他决定放下手头百万生意,跑去参加“大年”,他助理觉得他疯了。此一老一少在竞争中相识,很快成为朋友,决定共同对付他们最强的对手——上一届“大年”的得胜者肯尼(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只有鸟友才懂,放弃整整一年的事业和生活意味着什么,三个“鸟友”在大年中奋力竞争,最终要回头面对的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影片改编自1998年马克·欧布马克西(Mark Obmascik)的同名小说。
展开
原创影评
《观鸟大年》以一场看似荒诞的观鸟竞赛为切口,用幽默而温情的笔触勾勒出三个男人的人生突围与自我和解。这部改编自马克·欧布马克西同名小说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却在羽翼振翅间折射出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追问。
史蒂夫·马丁饰演的商人斯图背负着家庭裂痕参与竞赛,杰克·布莱克演绎的普通职员布拉德在事业与热爱间摇摆,欧文·威尔逊塑造的狂放竞争者博斯蒂克则将执念写进每根羽毛的纹路。三位演员用细腻的表演区分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斯图抚摸望远镜时指尖的颤抖藏着对亲情的渴望,布拉德深夜模仿鸟鸣的专注暴露出社畜心底的诗意,博斯蒂克追逐稀有鸟类时的偏执眼神里,却翻涌着无法言说的孤独。当三人站在阿拉斯加的旷野中,风卷起他们褪色的观鸟记录册,那些被量化的数字突然有了重量——732种鸟类背后,是732次与自我的对话。
影片叙事如候鸟迁徙般张弛有度,从佛罗里达湿地到落基山脉的地理跨越,实则是角色们精神世界的纵深拓展。最动人的莫过于布拉德与父亲在森林重逢的段落,当少年时期疏离的父子并排举起望远镜,云杉林间漏下的阳光恰好落在老人斑驳的白发上,此刻的沉默比任何台词都更具力量。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让喜剧外壳下的生长痛愈发真实可感。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巧妙地将专业知识编织进笑点:从辨认鸟鸣的声谱仪到争夺观测点的计谋,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但真正让影片超越类型局限的,是它对“竞争”与“热爱”关系的重新诠释。当最终冠军归属揭晓时,观众恍然发现胜负早已不是重点——斯图选择回归家庭修补裂痕,布拉德带着新学会的鸟哨踏上旅程,就连最执着的博斯蒂克也松开了攥紧记录册的手。就像那位神秘旁白用醇厚嗓音说出的箴言:“重要的不是翅膀拍打的方向,而是你为何抬头仰望”。
在这场持续一年的追鸟之旅中,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许这正是《观鸟大年》最珍贵的馈赠:当我们不再用数字丈量生命的价值,才能听见内心真正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