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访问
扫描一扫app播放
《中国新歌声2017》作为一档音乐选秀综艺,以“盲选”机制为核心亮点,延续了前身《中国好声音》的专业性与竞技性。节目中,选手们通过纯粹的声音较量展现实力,如卓猷燕的深沉嗓音、郭沁的叙事风演唱等,均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随着赛程推进,节目逐渐偏离“以声为本”的初衷,转向对商业价值和导师个人特色的过度渲染,削弱了选手个性的深度呈现。
从角色表现来看,导师阵容虽兼具专业与娱乐性,但部分环节设计显得刻意。例如,周杰伦频繁遭遇学员选择争议,甚至被吐槽“作曲一般”,既凸显了真人秀的戏剧张力,也暴露了剧本痕迹。而刘欢、陈奕迅等资深音乐人则更多承担起艺术指导的角色,尤其在改编环节中,他们对细节的苛求(如加拿大华人神改编《好汉歌》)为节目增添了专业厚度。
叙事结构上,节目采用经典的“选拔-淘汰-晋级”模式,但后期剪辑侧重冲突营造而非音乐表达。许多选手的艺术理念与成长故事仅停留在片段式采访中,未能形成完整的人物弧线。例如,摇滚少年张鑫的“性感嗓音”虽引发关注,却缺乏对其音乐追求的深层挖掘。这种“重效果轻内核”的叙事策略,使得节目在综艺性和艺术性之间难以平衡。
主题表达方面,《中国新歌声2017》试图探讨“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但受限于商业化框架,最终仍落入“冠军独尊”的窠臼。正如乐评所言,艺术应是“内心和灵魂的表达”,而节目过多聚焦于技术比拼和舞台效果,忽视了音乐创作背后的生命沉淀。即便有郭沁等选手以细腻情感打动观众,也难以掩盖整体主题的浅层化问题。
总体而言,这档综艺在视听呈现上保持高水准,但真正缺失的是对音乐人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呈现。当灯光熄灭后,留在观众记忆中的或许只是几首翻唱作品,而非那些鲜活的音乐灵魂。
首页
电影
演员
资讯
我的
1.连续签到7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5积分2.连续签到15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15积分3.连续签到20天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4.连续签到25天获得额外奖励50积分
原创影评
《中国新歌声2017》作为一档音乐选秀综艺,以“盲选”机制为核心亮点,延续了前身《中国好声音》的专业性与竞技性。节目中,选手们通过纯粹的声音较量展现实力,如卓猷燕的深沉嗓音、郭沁的叙事风演唱等,均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随着赛程推进,节目逐渐偏离“以声为本”的初衷,转向对商业价值和导师个人特色的过度渲染,削弱了选手个性的深度呈现。
从角色表现来看,导师阵容虽兼具专业与娱乐性,但部分环节设计显得刻意。例如,周杰伦频繁遭遇学员选择争议,甚至被吐槽“作曲一般”,既凸显了真人秀的戏剧张力,也暴露了剧本痕迹。而刘欢、陈奕迅等资深音乐人则更多承担起艺术指导的角色,尤其在改编环节中,他们对细节的苛求(如加拿大华人神改编《好汉歌》)为节目增添了专业厚度。
叙事结构上,节目采用经典的“选拔-淘汰-晋级”模式,但后期剪辑侧重冲突营造而非音乐表达。许多选手的艺术理念与成长故事仅停留在片段式采访中,未能形成完整的人物弧线。例如,摇滚少年张鑫的“性感嗓音”虽引发关注,却缺乏对其音乐追求的深层挖掘。这种“重效果轻内核”的叙事策略,使得节目在综艺性和艺术性之间难以平衡。
主题表达方面,《中国新歌声2017》试图探讨“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但受限于商业化框架,最终仍落入“冠军独尊”的窠臼。正如乐评所言,艺术应是“内心和灵魂的表达”,而节目过多聚焦于技术比拼和舞台效果,忽视了音乐创作背后的生命沉淀。即便有郭沁等选手以细腻情感打动观众,也难以掩盖整体主题的浅层化问题。
总体而言,这档综艺在视听呈现上保持高水准,但真正缺失的是对音乐人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呈现。当灯光熄灭后,留在观众记忆中的或许只是几首翻唱作品,而非那些鲜活的音乐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