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美食荟萃的视频,引出饺子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而在民国时期, 一位被称为“饺子之神”的人非常有名,想吃到他的饺子需要通过极其严苛的筛 选条件。大雨之夜,只写差评的美食评论家刘波来到了饺子之神的店铺,他表示自己写出什么样的评价,要看饺子之神讲出什么样的故事。饺子熟了,可繁复的 仪式感让刘波根本吃不到嘴里,刘波饥不可耐,不愿遵守饺子之神的规矩,被饺子之神驱逐出店。刘波恼羞成怒,他一支笔能定一家饭店生死,何曾受过此等委屈,便拂袖而去。出了门,饺子之神的徒弟小六子为刘波端上了一盘冷饺子,激 动的刘波认为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饺子,他要把小六子捧成新的饺子之神,可小六子却告诉他这不过是一盘路边饺子店的隔夜饺子罢了,以此讽刺无论饺子之神还是刘波,都不过是追求盲目包装、过度宣传的庸碌之辈罢了。
展开
原创影评
当《少爷和我》的片头曲响起时,未曾料到这部脱胎于喜剧综艺的短剧会掀起如此强烈的情感波澜。张哲华与詹鑫饰演的龙傲天和刘波,以“管家与少爷”的身份错位为引线,在民国旧上海的浮世绘中,编织出一场笑泪交织的叙事陷阱。
最初被贴上“无厘头”标签的剧情,在第十二集落幕时显露出精巧的镜像结构。龙傲天用夸张的霸总台词掩盖内心的孤独,刘波以市井智慧化解危机,两个身份悬殊者在斗智斗勇中逐渐产生超越主仆的情感羁绊。当镜头扫过他们共同经营的破旧茶馆,那些刻意为之的荒诞桥段突然有了温度——原来所有啼笑皆非的相遇,都是命运预设的救赎契机。
演员的表演堪称化学反应级别的惊艳。张哲华将偶像剧式台词念得铿锵有力,却在独处时流露出脆弱眼神;詹鑫用蜷缩的肢体语言诠释小人物的卑微,某个雨夜戏份中,他颤抖着点燃火柴的特写,让滑稽瞬间升华为悲怆。配角群像同样亮眼,客串的喜剧大赛成员既保持综艺感又完美融入剧情,形成独特的戏剧张力。
真正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第三集的叙事诡计。当观众以为陷入《九号秘事》式的悬疑迷宫时,导演却用一块怀表揭开时空循环的真相。那些看似多余的细节——反复出现的日历日期、角色莫名熟悉的对话——在结局反转时化作细密的针脚,将散乱的故事碎片缝合成完整的命运图谱。这种将喜剧外壳与悬疑内核嫁接的尝试,打破了类型剧的创作边界。
音乐成为贯穿全剧的情感暗线。Roberto Cacciapaglia的《Nuvole di luce》在关键场景适时流淌,钢琴声里藏着欲言又止的温柔,恰似剧中人未能宣之于口的牵挂。而最终集长达十分钟的蒙太奇里,没有一句台词却道尽沧桑变迁,光影流转间完成对“陪伴”最诗意的注解。
十二集旅程结束,方才领悟所谓“少爷与我”的命题,实则是关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龙傲天的铠甲与刘波的软肋,何尝不是每个都市人在坚硬外表下隐藏的柔软?当片尾字幕升起时,眼眶的湿润不仅为剧中人,更为那些在现实中无处安放的孤独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