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将至,轰隆隆的声音夹杂着人群的呼喊声砸向操场,正在参加小学田径比赛的唐平安重重地摔倒在地面,当母亲李玫赶到医院时,医生却给了再生一个孩子做骨髓移植的建议,李玫怔怔地站在深不见底的楼道,像是对她过去十几年最好的惩罚,故事从这里开始。十几年前,李玫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为了生二胎,不得不将襁褓中的女儿岁岁远送他乡亲戚,不料几年后,渐渐成熟的岁岁却成了被猥琐养父趁女儿洗澡时偷偷窥视的对象,看上去多余的岁岁在一次争吵后离家出走,流浪的女孩却遇到了新的“父亲”刘建凯,一个住在船上打渔为生的男人,他们以父女相称,看起来生活就这么好起来了。几年后,突然一个陌生的女人闯入岁岁的生活,自称姑妈。其实是李玫儿子平安突发白血病以后,他们想起了被自己抛弃的女儿,通过当年的一丝联系,辗转找到了女儿岁岁,这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只是女儿岁岁似乎早已经知道了真相,他们互为朋友,互相试探,互相利用,最终他们都要回家,可是岁岁的家到底在哪里?
展开
原创影评
银幕亮起时,《岁岁平安》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撕开了一道窥见人性深处的裂缝。这部以重庆山城为背景的作品,从第一个长镜头开始就裹挟着潮湿的现实感——暴雨将至的操场,少年奔跑时扬起的校服衣角,母亲李玫在人群中突然凝固的眼神,这些细节像拼图般逐渐勾勒出一个被命运反复碾压的家庭轮廓。当医生宣布儿子平安罹患白血病的那一刻,影片没有刻意渲染哭天抢地的戏剧性,而是让李玫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直到渗出血珠,这种隐忍的痛楚比任何嚎啕都更具穿透力。
段奥娟饰演的姐姐岁岁堪称近年来华语影坛最具颠覆性的银幕形象。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救世主”,被遗弃的童年创伤让她面对弟弟病情时爆发出近乎野蛮的抗拒。但当她在雨夜看见母亲跪在亲戚家门前的背影,那些被岁月风化的怨恨竟在雨水中悄然溶解。演员用微颤的瞳孔和始终紧抿的嘴唇,精准诠释了角色内心惊涛骇浪般的挣扎,特别是发现生母偷偷收集自己成长照片时的崩溃质问,沙哑的声线里翻涌着二十年未愈的亲情伤口。
导演在叙事结构上展现了惊人的克制,用碎片化闪回替代线性铺陈。父亲重男轻女折断的铅笔,母亲深夜缝补旧衣的顶灯,妹妹抱着布偶蜷缩在阁楼角落的剪影,这些记忆残片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开这个家庭的隐秘病灶。当现代医疗困境与传统观念碰撞时,影片并未停留在批判层面,而是通过骨髓移植手术前母女俩并排躺在病床上的镜像构图,暗示着生命传承本就是带着疼痛的和解。
影片结尾处,康复的平安在樱花树下追逐风筝,而远处长椅上的岁岁正摩挲着母亲留下的围巾。这个充满隐喻的场景道尽了中国人关于亲情的终极密码——有些爱注定要穿过误解与伤害才能抵达彼此,就像那些被风雨打落的花瓣,最终都会化作滋养新芽的春泥。当片尾字幕升起时,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证明,这部作品已然完成了对观众心灵的温柔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