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浩劫》(Air Crash Investigation)是一个由加拿大的Cineflix公司所制作的纪录片节目。此节目主要介绍1970年代黑盒子发明之后所发生的近代重大航空事故。在第三季时,有三集穿插铁道事故及航海事故。此节目在不同频道播出有不同的英文名称,于加拿大的Discovery频道播出时称为“Mayday”,在美国播出时称为“Air Emergency”,而在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播出时称为“Air Crash Investigation”。《空中浩劫》会以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师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一开始旅客登机、起飞,一直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整个过程。在片中会穿插对于乘客及机师的访谈(若有生还者且其愿意受访时),另外也会访问空难调查人员、目击者等。取材以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新闻报道为主;若因调查单位不公开报告以致无法取得事故调查报告时,则会征询相关专家的说法以拼凑出全貌。此节目对于飞机外观、空服员制服、机场等制作考究,但也并非100%做到与当时完全一样,偶有不相符之处,如波音737驾驶室变成空中客车A320驾驶室。模拟演出时,会找与当事人相貌近似的的演员参与。
展开
原创影评
当指尖划过《空中浩劫 第四季》的播放键,镜头里金属巨兽在苍穹下解体的瞬间,心跳仿佛漏了一拍。这部由Andrés do Barro执导、加拿大Cineflix公司制作的航空事故调查纪录片,以冷峻而富有张力的叙事,将1970年代黑匣子普及后的十起重大空难拆解为人性与技术的博弈场域。法航358号班机在多伦多暴雨中化作火球的画面,通过情景再现与生还者颤抖的叙述交织,让人恍若置身焦糊味弥漫的机舱——机组人员在生死关头的操作失误、地勤与天气监控的疏漏,像多米诺骨牌般层层推演,最终酿成跑道上的惊魂时刻。而英航009号班机穿越火山灰时引擎逐一熄灭的窒息感,则被纪录片赋予哲学意味:人类用精密仪器征服天空,却在自然伟力前显露出脆弱本质。
导演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多视角拼图式结构,让事故报告、幸存者访谈与模拟动画互为注脚。当塔台录音里突然中断的呼救声与黑匣子数据曲线同步震颤,观众被迫直面那些改变航空史的关键抉择:是机械故障还是人为盲区?是系统漏洞还是命运偶然?这种抽丝剥茧的呈现方式,使得每集都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密室逃脱,而真相永远藏在最意想不到的细节里。
真正令人脊背发凉的,是镜头对准幸存者时的克制笔触。他们回忆气流冲击时的短暂失忆,描述降落伞打开那刻的寂静耳鸣,这些私人记忆与官方调查报告形成微妙互文。制作组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让观众在生还者抚摸飞机残骸的特写中,感受到比灾难更震撼的生命韧性。
作为航空题材纪录片的标杆之作,该季通过跨国视角揭开技术文明背后的阴影。当片尾字幕升起时,那些盘旋在云端的未解之谜,已然化作每个观者心中对生命敬畏的坐标。或许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它不提供答案,却教会我们如何带着疑问继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