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的循环,是否能够斩断?这是在人类和机器人“共生”的时代。发生了强大机器人被接连破坏的案件。负责调查的欧洲刑警组织的刑警机器人盖吉特坚信,凶手的目标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有可能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七个世界最高水平的机器人”。与此同时还爆发了另一起连环杀人案,和机器人法相关的重要人物一个个遭到杀害。“机器人无法伤害人类”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杀人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的人类痕迹。盖吉特在调查这两起案件时,前去拜访目标之一,拥有全世界最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阿童木”。“看到你,我会感觉我识别人类和机器人的系统会出现错误。”在遇到了感情表现犹如真正人类的阿童木后,盖吉特也发生了变化。调查案件的两人,最终找到了将世界导向灭亡的史上最恶劣的“可憎的存在”——
展开
原创影评
《PLUTO冥王》的故事始于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谋杀——在机器人无法伤害人类的世界设定下,欧洲刑警组织的机器人警探盖吉特却卷入了一桩针对机器人和人类的连环谋杀案。最初,他坚信“逻辑与程序”能破解一切谜题,然而随着调查深入,这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机械神探逐渐展露出矛盾的一面:他会在数据洪流中捕捉到受害者残留的情感碎片,会因阿童木纯粹的正义感而动摇自己非黑即白的判断标准。这种从理性至上到情感觉醒的转变,并非简单的剧情推进,而是对“何为生命”最直白的叩问。当他最终直面凶手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两个个体的对决,更是整个世界观体系的崩塌与重构。
相较于漫画原作,动画版通过细腻的画面语言放大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例如盖吉特每次启动扫描系统时,镜头总会聚焦于他瞳孔中闪烁的数据流,那些转瞬即逝的卡顿与噪点,恰似其认知边界被突破时的震荡。而阿童木登场时特有的柔和光影处理,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承载着手冢治虫原始理念的角色,如同穿透黑暗迷雾的光束,引导着观众重新审视科技与人性的交界地带。
影片真正令人战栗的,在于它将哲学思辨编织进每个叙事环节。当盖吉特发现案件背后涉及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时,传统的刑侦框架彻底失效。创作者借此抛出尖锐质问:如果机器能够超越编程限制产生自主意识,那么人类引以为傲的道德体系是否还能维系?剧中多次出现的“镜像场景”——机器人凝视着电子屏中的自己、人类透过监控画面观察机器——都在暗示某种身份倒置的危机。这种充满存在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使得《PLUTO冥王》远超普通科幻作品的范畴。
作为改编自《铁臂阿童木》经典篇章的作品,该片既保留了原作对科技伦理的深刻反思,又融入了浦泽直树标志性的悬疑叙事风格。Netflix动画版通过提升画面表现力与情感浓度,让这场发生在未来世界的罪案调查,变成了照见当下人类处境的明镜。当我们跟随盖吉特穿梭于赛博都市与废弃实验室之间,目睹的不仅是犯罪现场的血腥痕迹,更是文明进程中那些亟待解答的根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