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园内十二生肖铜像被夺。1898年,镇国公为了夺回十二生肖之一的龙头,遭到了因30年前处死的贪官郑凯之之子钱牧庸(王刚饰)的陷害,其女袭月格格(许晴饰)与丈夫邵云中(解小东饰)为了夺回龙头相继牺牲。他们的女儿也流落民间,服待袭月格格的太监泰九(陈慧敏饰)矢志找回失散的小格格,在寻找过程中,收留了义子小春(陈小春饰)。经过二十年,泰九终于找到了失散的小格格缨儿(许晴饰),可是,此时的缨儿已经是流浪街头的一个小骗子,没有文化,没有教养,更没有民族和国家的观念。此时,传来消息,龙头又重出江湖了!泰九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只好带着小春与缨儿小阵,可是这两人不学无术,秦九为了调教二人,真是吃尽了苦头。
展开
原创影评
重温《长缨在手》,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晚清动荡岁月的大门。这部剧以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的百年漂泊为引,将家国仇恨、身份迷失与文化救赎编织成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最令人震撼的,是它拒绝用悲壮美化历史——袭月格格与丈夫邵云中为夺回龙头牺牲时,镜头没有停留在英雄主义的仰拍里,而是转向他们年幼女儿茫然的脸;泰九公公耗尽半生寻找的小格格,最终成了街头行骗的“野丫头”,粗鄙言行下藏着的是被时代碾碎的尊严。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凝视,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成了带着体温的叹息。
许晴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堪称惊艳。袭月格格自尽那场戏,她握着匕首的手在月光下颤抖,眼神却像淬火的刀锋般坚定;转而到二十年后,同样的面容却挤出狡黠市侩的笑容,佝偻着背在巷弄里偷鸡摸狗。陈小春饰演的义子小春,把底层少年的生存智慧演得入木三分:面对养父泰九时的憨笑讨好,混迹街头时瞬间切换的机警狠厉,让人几乎忘了他后来那些嬉皮笑脸的角色。王刚的钱牧庸更是矛盾体的极致,他陷害忠良时眼里闪着阴鸷的光,独处时抚摸亡妻遗物的手指却轻柔得像怕惊扰蝴蝶,权力执念与情感亏欠在他身上撕扯出深可见骨的裂痕。
叙事结构上,编剧大胆采用了“三代人接力”的递进模式。前半段老辈人的恩怨如绷紧的弓弦,中段青年一代的迷失像迷雾笼罩,直到最后老年团集体退场时,才突然揭晓所有伏笔——原来八音盒里藏着密信,流浪儿随手丢弃的玉佩竟是认亲信物。这种草蛇灰线的布局让观众在恍然大悟中体会到宿命感,尽管有人吐槽结局太过残忍:男女主早早殒命,男二永远失去表白机会,但正是这种不完美的收束,反而让故事有了历史该有的粗糙质感。当片尾曲响起时,忽然懂了为何有人会记挂那个未完成的圆明园之约——那不仅是剧中人的遗憾,更是整个民族对文化断层的集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