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819年的诺曼底,刚刚结束了修道院的修行的年轻女子珍妮(茱迪丝·谢拉JudithChemla饰)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幻想回到了家乡。在那里,他邂逅了名为朱利安(茱迪丝·谢拉JudithChemla饰)的年轻男子,两人很快就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新婚的快乐并没能够维持太久,很快,珍妮就发现朱利安其实是一个虚伪而又薄情的花花公子,他不仅对珍妮非常的粗暴和冷淡,而且和珍妮最好的朋友有一腿。朱利安彻底摧毁了珍妮对家庭和承诺的幻想,最终,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他的死并没能安抚珍妮受伤的心灵,因为对她来说,一个噩梦结束了,另一个噩梦开始了。
展开
原创影评
银幕上阴云密布的诺曼底平原,泥泞中挣扎生长的女性命运,在史蒂芬·布塞执导的《女人的一生》中凝成一曲苍凉的视觉悲歌。这部改编自莫泊桑小说的电影,以近乎残酷的诗意,将珍妮从修道院少女到佝偻老妇的生命轨迹,铺展在十九世纪法国封建余晖的雨幕里。
影片开场便用潮湿的阴郁裹挟观众——当贵族少女珍妮掀开马车帘帐,扑面而来的不是田园牧歌,而是铅灰天穹下摇摇欲坠的家族庄园。导演摒弃了传统年代剧的华美滤镜,让暴雨冲刷着新娘的白纱,狂风撕扯着虚伪的婚姻誓言。茱迪丝·谢拉饰演的珍妮令人心碎,她眼中闪烁的希望火苗总在即将燃起时被掐灭:初遇子爵时指尖试探的悸动,孕期抚摸腹部的温柔呢喃,发现丈夫出轨后蜷缩墙角的窒息颤抖,这些细微表演织就了比台词更汹涌的情感暗流。
叙事如片中反复出现的断线风筝,在时间褶皱里跳跃穿行。导演用留白手法处理关键转折:新婚夜烛火突然熄灭的隐喻,好友背叛时窗帘缝隙透进的冷光,儿子离家前门框上的剪影,这些画面像钝刀割肉般累积痛感。尤其震撼的是珍妮在暴风雪夜追逐马车的段落,积雪吞没她的身躯,呼出的白雾与飘散的信笺共同构成绝妙的命运讽喻——当她终于抓住车辕,得到的不过是又一场空欢喜。
影片美术设计充满存在主义况味:斑驳墙纸映着褪色青春,雕花镜框框住破碎容颜,就连公爵庄园的吊灯都在漏雨中叮咚作响,仿佛为这个被男性谎言摧毁的人生配乐。但最刺痛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精神围城:父亲安排婚姻时的语焉不详,神父劝诫忏悔时的性别偏见,甚至女仆递来毒药时麻木的眼神,都在证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合谋绞杀。
当终场镜头定格在珍妮攥紧的拳头,指甲深陷掌心的特写,某种超越时代的觉醒悄然萌发。这不是简单的悲剧复述,而是借古典外壳叩问永恒命题:女性要如何在男权沼泽里保持站立的姿态?那些被雨水浸泡过的裙摆,终究会在阳光下晒出霉斑,但晾晒过程本身,已然是挣脱枷锁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