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貧,還要照顧雙眼接近失明的爸爸,十二歲的阿牛(陳國坤 飾)為了賺錢 在街上賣螢光棒,卻被一班惡霸拖到後巷拳打腳踢。 原來牛爸 (林嘉華 飾)當年為救好友興叔而被壞人弄傷雙眼,他失明後不想負累 一眾兄弟,所以便發放死訊,人間蒸發。興叔因不可以報答牛爸的救命之恩而 耿耿於懷多年年,現在陰差陽錯兄弟重逢,身為拳館師傅的興叔答應一定會把 阿牛教好,讓他成材。阿牛後來便正式拜師,視興叔如再生父親。 這個時候的阿牛亦悟出一個道理,就是拳術不用不活,加上他的性格抱打不平 ,故此每逢遇到有人受到欺凌,他都會出手幫助,把壞人當作活靶來來操練, 大快人心之餘,拳腳功夫亦趨更快、更狠、更準。 興叔年年事漸高,拳館的聲望大不如前,拳館收入不足以維持拳館。阿牛唯有 偷偷參加打黑拳,但是所有賽事加起來來的出場費和獎金都不足以維持拳館, 所以阿牛和小豬 (敖嘉年 飾)便決定...
展开
原创影评
当影院灯光暗下,《拳道》片名跃上银幕的瞬间,拳头裹挟着热浪砸在胸口——不是银幕里传来的声响,是后排某个观众不自觉攥紧爆米花桶的窸窣,是前排传来的一声倒抽冷气。陈国坤饰演的阿牛第一次挥拳时,我邻座的女孩突然直起腰,手指无意识掐进掌心,仿佛那记带着破风声的直拳要穿透银幕落在谁的记忆里。这不是一部用“燃”就能概括的电影,它像一坛埋在老街铺子底下的酒,掀开泥封时呛得人眼眶发酸,咽下去却尝到岁月沉淀的甘冽。
十二岁的阿牛抱着萤光棒被踹进后巷那场戏,镜头贴着潮湿的砖墙移动,恶霸皮鞋碾过塑料管的爆裂声混着他牙齿打颤的呜咽。陈国坤蜷缩时护住头脸的姿势,让人想起童年巷口见过的流浪猫——明明怕得发抖,偏要把最脆弱的肚皮藏在阴影里。这份真实感在他遇见兴叔后愈发鲜明:老人布满裂口的手掌贴上他青紫的背脊,没有说教式的鼓励,只有粗布袖口擦过皮肤的沙沙声,像极了父亲替摔伤的儿子涂药时的模样。香港老戏骨林嘉华仅凭眼睑颤动的频率,就把失明父亲的愧疚与温柔刻进光影褶皱里,当他摸索着给儿子系鞋带,指尖触到磨破的布边时喉结滚动的那下,比任何台词都戳心。
影片最动人的不是擂台上的腾挪闪转,而是暴雨夜阿牛背着父亲穿过霓虹灯牌的长镜头。雨水顺着少年紧绷的脊梁往下淌,把路边摊的灯影洇成模糊的光斑,远处传来救护车刺耳的鸣笛,他却把背上的人又往上托了托。此刻拳馆里木人桩的裂纹、黑拳场铁笼的锈迹、甚至兴叔总也修不好的漏水屋顶,都在父子俩交叠的影子里连成完整的生命线。当阿牛终于明白拳脚不是为了发泄怒火,而是为了守护想守护的人时,那些曾被生活揍趴下的夜晚,都成了浇灌勇气的养分。
散场时听见有人嘀咕“这拳打得不够狠”,我却盯着字幕里滚动的武术指导名单发呆。原来最精彩的动作戏不在招式多炫,而在阿牛每次收拳时颤抖的指尖——那是少年人在生存压力与道德准则间反复拉扯的痕迹。就像老式挂钟的摆锤,晃着晃着就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走出影院时晚风掀起衣角,忽然懂了所谓“拳道”,不过是凡人用血肉之躯撞开命运裂缝时,迸溅出的那一串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