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访问
扫描一扫app播放
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等一众巨星的光环,让《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在上映前就攒足了观众的期待。可真正坐进影院才发现,这部标榜“历史传记”的电影,既没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也没能让人窥见历史的真实肌理,反倒像一场浮于表面的好莱坞式闹剧。
影片开场,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理·威尔森顶着国会议员的头衔,周旋于脱衣舞娘与政商名流之间,纸醉金迷的镜头确实拍得热闹,可这热闹背后,角色的灵魂却是空的。导演似乎认定观众会吃“风流英雄”这一套,于是让威尔森一边泡着澡看阿富汗战新闻,一边随手签个法案支援反苏组织,如此草率的“转变”,连最基本的人物弧光都算不上。更别提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红颜知己,明明该是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却成了花瓶般的存在,除了递酒、放电,再没了更深层的刻画。
要说叙事结构,这片子简直是“想到哪说到哪”的典型。前一秒还在讲阿富汗难民营的惨状,下一秒就切到华盛顿的觥筹交错,中间毫无过渡。观众刚被勾起对战争的思考,镜头就转去拍主角的西装革履,生生把严肃的历史题材拍成了零散的片段拼接。所谓的“秘密军事行动”,本该是重头戏,却被轻飘飘带过,倒不如一场宴会上的寒暄来得细致——合着在编剧眼里,政治博弈还不如明星的脸值钱。
主题表达更是个笑话。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字里行间全是美国至上的傲慢。威尔森口中的“为了美国利益”,本质上不过是霸权主义的遮羞布。当他站在阿富汗的土地上,看着难民们感激的眼神时,电影竟试图让观众相信这是“救世主降临”,全然忘了历史上那些被大国博弈碾碎的普通人。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主旋律,比直白的战争片更让人不适。
当然,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配角的演技还算在线,可惜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空洞的剧本。整部电影就像一件华丽的袍子,掀开后满是线头——明星堆砌的阵容撑起了票房,却撑不起一部历史片应有的厚重与反思。走出影院时,只记得汉克斯的油头和罗伯茨的红唇,至于“战争”究竟带来了什么,怕是没人说得清。毕竟对 Hollywood 来说,把历史当背景板,把英雄变成符号,早就是轻车熟路的套路了。
首页
电影
演员
资讯
我的
1.连续签到7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5积分2.连续签到15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15积分3.连续签到20天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4.连续签到25天获得额外奖励50积分
原创影评
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等一众巨星的光环,让《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在上映前就攒足了观众的期待。可真正坐进影院才发现,这部标榜“历史传记”的电影,既没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也没能让人窥见历史的真实肌理,反倒像一场浮于表面的好莱坞式闹剧。
影片开场,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理·威尔森顶着国会议员的头衔,周旋于脱衣舞娘与政商名流之间,纸醉金迷的镜头确实拍得热闹,可这热闹背后,角色的灵魂却是空的。导演似乎认定观众会吃“风流英雄”这一套,于是让威尔森一边泡着澡看阿富汗战新闻,一边随手签个法案支援反苏组织,如此草率的“转变”,连最基本的人物弧光都算不上。更别提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红颜知己,明明该是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却成了花瓶般的存在,除了递酒、放电,再没了更深层的刻画。
要说叙事结构,这片子简直是“想到哪说到哪”的典型。前一秒还在讲阿富汗难民营的惨状,下一秒就切到华盛顿的觥筹交错,中间毫无过渡。观众刚被勾起对战争的思考,镜头就转去拍主角的西装革履,生生把严肃的历史题材拍成了零散的片段拼接。所谓的“秘密军事行动”,本该是重头戏,却被轻飘飘带过,倒不如一场宴会上的寒暄来得细致——合着在编剧眼里,政治博弈还不如明星的脸值钱。
主题表达更是个笑话。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字里行间全是美国至上的傲慢。威尔森口中的“为了美国利益”,本质上不过是霸权主义的遮羞布。当他站在阿富汗的土地上,看着难民们感激的眼神时,电影竟试图让观众相信这是“救世主降临”,全然忘了历史上那些被大国博弈碾碎的普通人。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主旋律,比直白的战争片更让人不适。
当然,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配角的演技还算在线,可惜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空洞的剧本。整部电影就像一件华丽的袍子,掀开后满是线头——明星堆砌的阵容撑起了票房,却撑不起一部历史片应有的厚重与反思。走出影院时,只记得汉克斯的油头和罗伯茨的红唇,至于“战争”究竟带来了什么,怕是没人说得清。毕竟对 Hollywood 来说,把历史当背景板,把英雄变成符号,早就是轻车熟路的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