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秋,在经过“五四运动”的激荡后,“问题与主义”之争成为一股新的思潮蔓延全国……上海码头,26岁的毛泽东送24岁的蔡和森去法国勤工俭学。临上船前,毛泽东再次表达立场,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他决定回北京找李大钊。另一边,一辆黄包车拉着兄弟两人快速跑来。他们一个是21岁的兄长陈延年,一个是17岁的弟弟陈乔年,两人催促着车夫,赶着登上去往法国勤工俭学的船只。陈乔年拿出了父亲陈独秀写给他们的信。陈独秀乃“五四运动总司令”,被北洋政府关押96天后,才出狱不久。陈独秀看到法国留学名单上有两子后,修书一封给儿子表明“吴稚晖的那套无政府主义是救不了中国的”!在船上的陈延年对对父亲坚持的布尔什维克也不屑一顾,认为“出了研究室就进狱室”是无意义的躁动。陈延年两人对陈独秀的“傲慢”引发船上不少青年的愤怒,他们手持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跟陈延年理论,最后争执不下,打了起来,船舱内一片混乱。不久,杨昌济病危,他临终前将学生毛泽东和女儿杨开慧的手拉在一起。
展开
原创影评
《百炼成钢DVD版》以钢铁行业为背景,通过一位临近退休的机关干部季节下派到濒临兼并的“山钢”担任过渡厂长的故事,展现了国有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重生。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用冷峻而真实的笔触刻画了工厂绝境下的众生相——工友们对工厂的生死相依、管理层在存亡之际的博弈,以及季节从被动履职到主动担当的心理转变,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现实力量。
在角色塑造上,冯恩鹤饰演的季节堪称全剧的灵魂。他摒弃了传统英雄人物的脸谱化设定,将一个原本计划“平稳着陆”的老干部演绎得层次分明:面对锈迹斑斑的生产线时眼中的震颤,听到工友“工厂没了家就散了”的剖白时指尖的颤抖,这些细节堆叠出人物内心的觉醒。徐程饰演的工厂老员工则贡献了另一处高光,他蜷缩在废弃车间里抚摸旧设备的那场戏,没有一句台词,仅凭佝偻的背影和泛红的眼眶,就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镌刻得入木三分。
叙事结构方面,该剧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一条明线记录季节带领团队技术攻关、筹措资金的硬核历程,另一条暗线则透过工人家宴、宿舍夜谈等生活场景,编织出工厂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情感网络。这种虚实相间的手法,让冰冷的工业题材焕发出人性的温度。特别是剧中多次出现的炼钢炉特写——飞溅的火花由暗转明,恰好隐喻着人物在淬炼中迸发的精神光芒。
作为一部献礼之作,《百炼成钢DVD版》并未陷入口号式的歌颂,而是通过“山钢”人戮力同心扭转“山钢”的命运这一具体切口,探讨责任意识与集体信念的深层主题。当季节在最终听证会上说出“钢铁可以折旧,但工人的尊严不能折价”时,镜头缓缓掠过那些布满油污却挺直脊梁的身影,此刻的共鸣早已超越个体命运,成为对特定年代工人阶级精神的崇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