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访问
扫描一扫app播放
《吐槽大会》走到第五季,肉眼可见地显露出疲态。曾经这档节目以犀利幽默的“吐槽”为卖点,如今却让人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从评分持续走低就能看出观众的态度,第一季7.6分的惊艳开局,到第五季虽未公布具体分数,但参照前几季的下滑趋势,结果恐怕不容乐观。
这一季为了挽救收视,节目组确实费了不少心思。最明显的就是赛制的改动,引入了更多元的嘉宾阵容,试图打破圈层壁垒。脱口秀演员、相声演员、说唱歌手、演员、导演甚至编剧,济济一堂,看似热闹非凡。可人一多,话题反而更散了。内容缺乏深度挖掘,许多段子只停留在表面调侃,对嘉宾的“吐槽”避重就轻,搔不到痒处。比如邀请许知远这样有思想锋芒的人物,本期待能有不一样的火花,结果他的表达也被稀释在一片喧嚣中,着实可惜。
更关键的是,“敢说”这个核心竞争力正在消失。早期的节目,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冒犯的快感,一种对禁忌的试探。但现在,整个氛围变得小心翼翼。主创团队既要维持热度,又要避免触碰雷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内容的呈现。嘉宾们的发言也愈发圆滑,少了真性情,多了客套话。当“吐槽”变成了“夸夸其谈”,节目也就失去了灵魂。现场观众的反应似乎比屏幕前的我们还要激动,那阵阵笑声背后,究竟是真心觉得好笑,还是一种配合式的狂欢呢?决赛夜的混乱场面更是耐人寻味,选手对赛制提出质疑,那句“为何要插入六个与比赛无关的人?”仿佛是对整个节目现状的一个绝妙反讽。
归根结底,《吐槽大会》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长寿综艺共同的难题。如何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寻求突破?如何在流量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第五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显然还远远不够。它依然在努力制造爆点,却再也难现昔日那种一句话就能引爆社交网络的能量了。或许,真正的“吐槽”,并不在于言语有多激烈,而在于能否直击要害,引发共鸣。这一点,不知未来的《吐槽大会》是否还能找回初心。
首页
电影
演员
资讯
我的
1.连续签到7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5积分2.连续签到15天可以获得额外奖励15积分3.连续签到20天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4.连续签到25天获得额外奖励50积分
原创影评
《吐槽大会》走到第五季,肉眼可见地显露出疲态。曾经这档节目以犀利幽默的“吐槽”为卖点,如今却让人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从评分持续走低就能看出观众的态度,第一季7.6分的惊艳开局,到第五季虽未公布具体分数,但参照前几季的下滑趋势,结果恐怕不容乐观。
这一季为了挽救收视,节目组确实费了不少心思。最明显的就是赛制的改动,引入了更多元的嘉宾阵容,试图打破圈层壁垒。脱口秀演员、相声演员、说唱歌手、演员、导演甚至编剧,济济一堂,看似热闹非凡。可人一多,话题反而更散了。内容缺乏深度挖掘,许多段子只停留在表面调侃,对嘉宾的“吐槽”避重就轻,搔不到痒处。比如邀请许知远这样有思想锋芒的人物,本期待能有不一样的火花,结果他的表达也被稀释在一片喧嚣中,着实可惜。
更关键的是,“敢说”这个核心竞争力正在消失。早期的节目,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冒犯的快感,一种对禁忌的试探。但现在,整个氛围变得小心翼翼。主创团队既要维持热度,又要避免触碰雷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内容的呈现。嘉宾们的发言也愈发圆滑,少了真性情,多了客套话。当“吐槽”变成了“夸夸其谈”,节目也就失去了灵魂。现场观众的反应似乎比屏幕前的我们还要激动,那阵阵笑声背后,究竟是真心觉得好笑,还是一种配合式的狂欢呢?决赛夜的混乱场面更是耐人寻味,选手对赛制提出质疑,那句“为何要插入六个与比赛无关的人?”仿佛是对整个节目现状的一个绝妙反讽。
归根结底,《吐槽大会》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长寿综艺共同的难题。如何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寻求突破?如何在流量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第五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显然还远远不够。它依然在努力制造爆点,却再也难现昔日那种一句话就能引爆社交网络的能量了。或许,真正的“吐槽”,并不在于言语有多激烈,而在于能否直击要害,引发共鸣。这一点,不知未来的《吐槽大会》是否还能找回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