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警察的菲利浦马洛(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 饰)现在干起了私家侦探的活计,尽管他做事极为低调极力避免被卷入麻烦的漩涡,但麻烦事仿佛长了眼睛,紧咬着他不放。这次亦然,当老友深夜找到马洛让他将自己送出境外时,看着他躲闪的目光,经验老道的马洛心中就有了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警察就以协助老友杀害妻子的名义将马洛捉拿归案。在得知了朋友命丧黄泉的消息之后,对朋友的清白深信不疑的马洛发誓要找到事件的真相。与此同时,一个美艳的妇人找到马洛,委托他寻找自己酗酒而又粗暴的丈夫。两件看似无关的案件,却再暗地里相互关联,不知不觉中深陷阴谋中心的马洛这次还能和往常一样化险为夷吗?
展开
原创影评
观看1973年版的《漫长的告别》,仿佛踏入了一场弥漫着黑色幽默与时代迷惘的道德迷宫。这部由罗伯特·奥特曼执导的犯罪剧情片,既非传统侦探故事中那种条理分明的解谜游戏,也不是单纯讲述正邪对抗的好莱坞式传奇,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漫的叙事节奏、充满即兴感的表演方式,以及深藏不露的讽刺笔触,将观众拽入一个道德界限模糊的世界,让人在困惑与共鸣交织中完成一次对人性本质的漫长叩问。
埃利奥特·古尔德饰演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堪称影片最令人难忘的存在。他颠覆了传统硬汉侦探的冷酷形象——叼着烟斗、眼神锐利却透着几分懒散,说话时总带着漫不经心的调侃,甚至在生死关头仍保持着荒诞的幽默感。这种“反英雄”特质让角色脱离了脸谱化的正义符号,成为70年代文化浪潮中矛盾个体的缩影:他坚守原则,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渴望真相,却在追查中发现每一条线索都指向更深的谎言。当他最终在墨西哥海岸扣动扳机击毙好友特里时,那声枪响既是个人信仰的崩塌,也是对整个腐朽世界的无声控诉。
影片的叙事结构如同被打碎的棱镜,看似松散的场景切换与人物对话,实则暗藏着精密的因果链条。奥特曼刻意淡化了线性推理的紧张感,转而用大量生活化的细节堆砌出时代的浮世绘——从洛杉矶烟雾缭绕的街头到墨西哥边境的荒凉旅馆,从富豪庄园的虚伪派对到酗酒作家的混乱书房,每个场景都像一块拼图,最终拼接成一幅关于背叛与救赎的复杂图景。尤其是斯特林·海登饰演的罗杰·韦德,其疯狂与脆弱并存的状态,恰似当时美国社会精神危机的投射,让案件背后的阴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作为改编自雷蒙德·钱德勒同名小说的作品,电影不仅继承了原著冷峻的笔调,更通过视听语言赋予主题新的维度。当镜头长时间凝视马洛孤独吹奏口琴的背影,或是扫过城市边缘那些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时,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这或许正是《漫长的告别》最动人的力量:它从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让观众在层层剥茧中感受到,所谓“真相”不过是另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而真正的告别,从来都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世界的惨烈和解。